认知内驱力是突破自我的唯一起点

虽然2023年还没过半但2023年是我人生中变化最大的一年,无论是疫情结束还是乔迁新家,又或者是人生近几年第一份正式工作的种种不利都在刺激着我的价值观的迭代与变化,考研,旅游,挑战……很多很多事情让我无法消化,但回头看过去,我发现我并没有在原地踏步。尽管有些时日实在是艰难,不过时间顺水推舟还是一浪又一浪的推动我向进步的道路前行——思想的转变,认知的提高,精神的梳理……这些变化都在为了未来而准备着,待时机成熟,我也许不是那个最强壮的,但我应该是比其他人站得更高,选择的余地更多。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做计算机的,也很多人都觉得我的技术很好,我自评价我是一个纵向技术不够杰出,但十几年来的积累也拥有了横向技术,在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大大小小的问题面前,我总是能拿出来有价值的答案和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正如我所说,没有我的积累,我也无法去解答这些问题。早年很多人都觉得我会是领域里的专家,但实际上我是愈发疏远互联网行业的,我摆脱技术岗一方面也有我不想参与这个已经和我初心所向大相径庭的行业,另一方面更多的是自己认知思维上的否定,一种直觉和潜意识的交汇:我不觉得走这条路,会让我进步,我认为这条路会让我倒退甚至是被束缚的。我想对我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初中因为各种琐事落入中专的学生,后来半瓶子水荡来荡去读了个全日制大专,疫情期间自己闲着没事修了个本科双学位,现在也已经加入了考研的大队。“我觉得是个机会。”,本来想停下脚步休息的我,打算在30岁以后才去思考研究生的我,看到这个机会还是抓了起来。“未来是说不准的。”,大环境的激烈动荡告诉我重要的事情更应该在当下,在面前,在脚边解决。

多年前有一句话刺激了我的认知内驱力,“学历只能决定你的下限,不能决定你的上限。”,这句话是一个人皆知之的道理,可是当这句话出现在耳边的时候,确实颠覆了我的固定思维,而后来我也听到了一些类似的话语,例如“人生不是一道单选题,人可以做多个选择。”,这些平常得不稀奇的话语,又是多少人的思维枷锁?互联网时代消磨了人们对“慢节奏”的适应力,大众都知道家常菜要比快餐更健康更美味,但大众在另一条赛道上,又更喜欢速成而非积累,重叠的矛盾最终泥泞在一起,让人慢慢成为一台血肉机器,而非具有精神的人类。

这篇文章是我标记了思想纵横这个标签,这个词语还是我在学习考研写作的时候偶然了解到的,思想纵横来自于人民日报理论版,通读一番下来确实是个拔高自己思维的好去处,我认为这是自我博弈的一个契机,一个原点。我能理解很多人不喜欢读这种意识形态浓重的文章,但任何事物都需要辩证法来看待,世界上不存在非黑即白,要想提高自己就要放下有色眼镜,拉动自己的内驱力,让自我推动认知的前进才能够变得更加强大。

一次永生难忘的梦境之旅

我好久没有做好梦了。

大概是从成年以后,我的梦境中总是发生紧张又沉重的事情,每次我起床,我都会觉得疲倦,觉得心累,这是一种愈发沉重的感觉,或许和早年父母离婚,学业繁重有很大关系,在我记忆力我好像没这么轻松过。

我梦到自己救了一个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孩子,看着那个孩子,我能感觉到有我爱人小俊的身影,我一路坐着火车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起初火车上的人很多,后来就剩下了我。

我记得最后我自己拉动了火车的拉杆,一个人看着窗外的黑夜,因为不知道终点在何处,还特意开启了地图导航,看着手机上的地点闪闪发光的沿着道路前行,我最终意识到天亮了,那时,我看到了最美的朝阳,和我从福州回天津看到的日落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中途在一个雪山下了火车,把那个孩子交给了另一位值得托付的陌生人,然后再次坐着火车回家,到家那边,我又坐上了一辆纯白色的巴士,来到了一个公园。我只记得这个时候我还很兴奋地用手机给家里发微信,说家周围有这么好看的一个公园,为什么之前大家都没人和我说呢?我在公园里看到了很多的人,看到了一个酒店,好像叫做“一橙楼”,有一片宛如大海的糊,有一对龙凤形状的巨大奇石呆在岸边。

我觉得那个很贵重,凤尾已经被人摸得黑黑的,身边还有人说“摸一摸会有好运!”,可是我不舍得去摸,我只是走了过去,看到凤尾有着蓝色发黑被人摸过的痕迹,除这些以外,我还梦到了几个孩子在游乐设施里玩耍,到这里,我就醒过来了。

我好像还梦到了我的学业,梦到了一切让我觉得放松感到舒适的地方,然后脑海里有一只彩凤,散发着七彩光芒,我梦到了一个日期,2093年2月21日,这个日期实在是太遥远,我想过70年以后,我也很难回忆起今时今日所写的一切,所以也就没办法揭晓70年前这个梦境所带来的启示了。

前几日我看了《铃芽之旅》,里面描述了一个叫做“常世”的地方,那里是逝者才回去的世界,是世界上所有时间线的交叉点,不知为何这次梦境之旅有着让我熟悉的感觉,也让我触碰到了自我精神的高维境地,这种放松让我感到自信,轻松,如鱼得水般的醒悟,我有看过一些关于“开智”的文章,我想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我希望最近能发生一些好事,能给我一些启示,我觉得我的前路有大量的坎坷还等待着我去突破,可我现在已然是处于一种疲倦而无力的窘境,希望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能平稳应对这些难题。

愿我在乎的和我在乎的一切安好。

一杯奶茶外卖

一杯奶茶外卖,价值21块钱,含配送费。

这大致是2022年秋天的故事,还没有痊愈的友人因为糖尿病喝不了奶茶,手又痒痒的不行,就给我在美团点了杯奶茶。

我这个人不怎么忍心承受这份好意,毕竟哪里有病人给正常人买好吃的这一说,但改不了的嘴馋还是让我心动了,我打开友人发给我的订单截屏,才发现这家沪上阿姨离我自己家还很远。

或许是美团的定位有点问题吧,明明家门口就有沪上阿姨,却推给他了更远地方的。虽然两地距离不过5公里,但骑手想要过来也要上高架桥走快速路,无论是个人安全还是时间成本都不合适。

我看了看订单思考了一会儿觉得还是退单比较好便和友人说:“这杯奶茶距离太远了,送过来实在是不合适,中午天气热,不如我自己去买一杯。”

友人也不愿意让外卖骑手跑这么远路,看了看商家没有出单所以没做就想着退单了,结果那边迟迟没有回消息,我们也是陷入了一阵沉默。

“大概是店家不愿意吧。”,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本来中午就不算什么安静的时间,刷新好几次也不见这订单有什么动态,我心里痒痒,就和友人约好,让外卖小哥喝这杯奶茶吧。

“送外卖的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凭空被人请了杯奶茶吧。”,在那一刻,我和友人的脑海里,满是对这杯奶茶接下来去向的无限遐想,就像是做社会实验的科学家一样,用手指勾着下巴思考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毕竟友人只是想分享喝奶茶的快乐,然而我们也觉得,在烈日炎炎下送外卖的骑手才是最应该得到这份分享的人。

然而我这馋虫一样的胃口被勾起来了就下不去,还没等来结果我还是自己出门买了奶茶,似乎心里已经默认了这杯外卖奶茶的结果,然而就在我买完奶茶回家以后,发现父母已经收到了外卖。

“顺路就送过来了!”,父母跟我说外卖小哥是这么说的,我把结果告诉了友人,友人和我都陷入了长长的沉默之中。

是啊,在我们眼里仅仅是一杯奶茶,但对于外卖骑手来说,这就是一天里工作的其中一单任务,这一刻我只想评价自己之前的猜测非常糟糕。我和友人想了那么多,思考了人性,思考了社会,然而在别人面前,只不过是一单百忙之中无暇理睬的奶茶,只不过是一单每日都会经手的订单,只不过是一单自己容不下然而在别人眼里些许平常的小事。

2023年在看着一切,我懂得了更多,多年的学习生涯,教会自己无论看什么事情都要有思辨思维,然而思辨到最后,我却失去了常人的感觉与思想,最终只留下了不怀好意和各种各样的傲慢把本心抛于脑后。

我就像随风而起的蒲公英,任凭自己在风中翩翩起舞,忘记平凡,忘记本我,大致记得自己从何处来,却未曾思考过自己的归宿。自这以后,我想我也该明白,一杯外卖奶茶,就只是一杯奶茶,一单外卖而已。

新的站点,新的计划

折腾了很长一段日子,新站点终于迁移并部署好了。

遥想2016年,我在GoDaddy购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域名,又Bandwagon注册了第一台VPS并建立了WordPress,那时我还没有上过大学,只是刚刚完成春季高考并考完微软的MOS认证,写下这段文字,我倍感当年的风华正茂之心。

一路走过来也已经7年了,我变来变去,最终还是自己把为这个站点设计了一个稳妥的方案,能够让站点长久的运行下去。这期间也考虑过转向免费博客,或者是商业收费博客,也考虑过许许多多不花钱的方案,但哪一种也不符合我的心意。站点搁置许久,还是选择了老方案,一如既往熟练地搭建了起来。

未来想多写写文字,改变自己的重心,我今年已经26岁,已然是感觉不到几年前的那种活力与激情,做不出什么出众的作品,更想静下心来把自己的人生罗列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上。

愿我在乎的和我在乎的一切安好。

滚动到顶部